首页   要闻   行业   地方   观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专家   研报   学术   文博   文创   景区   交通   住宿   红色   乡村  乐园   户外   节会   环球   攻略

贵州:生态旅游助力绿色发展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7-21 15:29

以“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日前举办。论坛期间发布的《2021贵阳共识》呼吁:坚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树立生态治理的大局观、全局观,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形成系统性的治理,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

作为全国首批、西部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多年来,贵州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作为“三块长板”打造,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助力行业转型升级,描绘出山水林田湖草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贵州画卷,用生态旅游带动绿色经济发展,实现了人民富、生活美的美好愿景。

守好两条底线

“荔波、梵净山、赤水竹海……每一次来贵州都能见到不一样的美景。”安徽游客顾超第三次到贵州旅游时说。

黔山贵水,绚烂多姿,绿意盎然。有着“山地公园省”美誉的贵州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让这绿色画卷更为生动。

“十三五”以来,贵州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积极打造“生态旅游”这块活招牌,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好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据了解,贵州森林覆盖率已达61.51%,世界自然遗产地达到4个;主要河流出境断面优良率100%,县城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9%,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达42%……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使绿色成为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表示:“今天的贵州,‘山地公园省’成为近悦远来的宜居家园、旅游乐园、乡愁故园。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抓‘四化’,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实现双赢发展

近年来,贵州抢抓机遇,把大生态作为全省的三大战略行动之一,推动大生态与大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了“旅游+生态”的双赢。

“种植奈李,既可以让荒山变绿,又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铜仁市印江自治县符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杨云富开心地说。

该村以“山上绿色屏障、山中经果飘香、山下美丽乡村”为目标,持续开展退耕还林项目,曾经贫瘠的荒山已变成生机盎然的绿色产业园。村里采摘游也随之火热起来,实现了旅游、生态双发展。

“发展生态旅游是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重要转换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对于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念说。

“六盘水市坚持把发展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保护、旅游与森林康养融合发展新路子,把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六盘水市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旅游局局长李娟娟说。

2013年,玉舍森林旅游景区滑雪场建成开业,随后逐步扩展建设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如今,该景区已扩展为集山地运动、避暑休闲、文化体验、森林康养、冰雪运动、生态科普于一体的综合型新兴旅游度假区。

近年来,遵义市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退耕还茶,因地制宜建起茶园,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的转变,生态环境附加值日益增加。“村里开了很多农家乐,还推出茶叶采摘体验游,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杨国琴笑着说。

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通过挖掘民俗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区带村”生态旅游扶贫特色发展之路。

绘就“富民山居”

旅游业为贵州在生态保护与群众致富之间找到了同向而行、相互促进的结合点。如今,贵州各地正以生态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奋力实现乡村振兴。

在赤水市黎明村,村民们依托自然资源成立旅游公司,开发漂流项目,一年时间便有了成效。“村民们既是景区职工,也是股东。去年入股的村民每股分红就有5000元。”做了18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廷科感慨道,“事实证明,吃‘生态饭’的路我们走对了。”

除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黎明村还打起了“生态旅游牌”,通过“退耕还竹”营造的竹海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村内生态得到修复,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大力发展苗绣、种植、旅游等多种产业,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形成了“乌江源百里画廊”。生态旅游为化屋村带来新的机遇,让昔日的穷山沟变成环境美、产业强、群众富的生态旅游村。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化屋村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

“自从村里发展旅游业后,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既能照顾家人,又有很好的收入,很开心。”化屋村旅游导游服务队队员王琼说。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ct.cn"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
4月19日,由安顺市人民政府主办,安顺市委宣传部、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中央歌剧院、安顺旅游集团联合承办的“锦绣黔中·京华绽放”——安顺文化旅游2025(北京)推介会及大型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首演活动,在北京中央歌剧院成功举办。活动以文旅推介与艺术展演相结合的形式,向全国展现安顺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当日下午,推介会在中央歌剧院小剧场拉开帷幕。中央歌...
当新安江的春水泛起粼粼波光,徽州古城的青石巷弄间鱼灯流光溢彩,黄山的迎客松在晨雾中舒展枝丫,安徽的春天便以一种诗意而磅礴的姿态苏醒……3月底,“花期乡遇 寻味山河”2025年春季(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在黄山市歙县古城举办。安徽文旅以“春游江淮请您来”活动为主线,首次联动国家级旅游推广活动,通过整合全省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等全域文旅资源,广邀四海游客来皖赏春花、品春茶、食春味...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振英在后疫情时代,旅游活动全面复苏之际,“可持续旅游”正逐步成为全球业界发展的新方向。旅客行为与市场需求的转变,推动业界从传统观光旅游转向兼顾环境保护、文化推广与社会责任的全新模式。根据旅游网站发布的《2024可持续旅游报告》,全球约有75%的受访旅客表示有意在未来一年采取更可持续的旅游方式,促使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界及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旅...
近日,银发科技平台红松集团旗下文旅品牌“红松如意行”正式发布“全周期安全守护体系”,通过覆盖行前筹备、途中照料、应急处理的全流程服务,构建360度安全防护网,以“安全+体验”双驱动模式重塑银发族旅行标准,推动银发文旅行业向“品质运营”升级。四大维度,重塑银发旅游标准红松如意行打造的“全周期安全守护体系”,以适老化产品设计、立体安全保障、透明消费承诺、个性化体验定制四大核心模块,系统性破解老年...
4月13日至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在海南举行。中免集团依托母公司中国旅游集团强大的资源优势,紧抓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携多款独家产品及自有品牌亮相本届消博会,向全球市场展现中国消费品牌的创新活力。第五届全球消费创新暨免税与旅游零售交流活动主旨演讲环节,中免集团副总经理孙芳围绕当前消费新机遇与旅游零售产品创新分享了深度前沿洞察。她表示,中免集团始终...
聚焦/热点

聚焦/热点

副标题

聚焦
热点
关键词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
夜间旅游
康养旅行
户外旅行
研学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区
乐园
标签模块(3)(1)(1)(1)(2)(1)(1)

标签模块(3)(1)(1)(1)(2)(1)(1)

副标题

视线
论道
视点(2)(1)(1)(1)

视点(2)(1)(1)(1)

副标题

旅行
环球
视点(2)(1)(1)

视点(2)(1)(1)

副标题

动态
动态

全国旅游投诉举报热线:12345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京ICP备2021027040号-2    经营许可证11010501796008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5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