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行业   地方   观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专家   研报   学术   文博   文创   景区   交通   住宿   红色   乡村  乐园   户外   节会   环球   攻略

胡和平:描绘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美丽画卷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9-08 18:37来源:光明日报

多彩非遗薪火相传,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活态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做好新时代非遗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和旅游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分类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取得显著成效、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提供了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中国方案”。

推进依法治理,筑牢非遗保护传承“四梁八柱”。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坚实法律基础。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为做好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指明目标方向。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办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联合中宣部、财政部印发非遗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联合财政部出台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逐步健全配套政策,搭建起非遗保护传承法规体系的主体框架。全国31个省区市均出台非遗保护条例,一些市、县出台地方性法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已建立包括调查记录、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区域性整体保护、传承体验设施、理论研究在内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着力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各级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其中包括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批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批3068人。大力提升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5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做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的申报和履约工作,截至目前,共有昆曲、中医针灸、太极拳等42个项目列入其中,总量居世界第一,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亮丽风采。

注重创新发展,持续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围绕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创新实施多种行之有效的非遗保护方式。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对1805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保留“中国记忆”。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举办1100余期培训班,受训学员超3.8万人次,加上延伸培训,覆盖人群超10万人次。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发布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对14类383个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实施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增强濒危剧种、曲种的生命力和存续力,挖掘阐释民间文学的时代价值、社会功能,推动传统体育、游艺纳入全民健身活动,扩大和增强了非遗保护的社会基础、传承后劲。积极推动非遗学科专业建设,11所普通高等学校设立非遗保护本科专业,12所院校开展非遗方向人才培养试点。

服务工作大局,探索非遗连接现代生活路径。发挥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资源优势,带动城乡就业、群众增收。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持续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截至2022年6月,支持各地设立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设立在脱贫县,培养出包括“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在内的一批优秀带头人。连续3年举办“非遗购物节”,打通非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销售额超16亿元,成为群众参与非遗保护、共享保护成果的文化消费品牌活动。统筹非遗保护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制订《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工程建设方案》,推动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利用非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推出一批非遗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线路,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与现代生活充分联结,展现亮丽风采、焕发勃勃生机。

加大推介展示,持续构建非遗现代传播格局。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非遗展示系列活动,2022年活动期间,线上、线下6200多项活动精彩绽放。定期举办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原生民歌节、全国非遗曲艺周。积极推动非遗线上传播,连续3年举办“云游非遗·影像展”,2022年汇集2800余部非遗题材影片、纪录片在线公益性展播。连续2年举办“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在网络平台集中展示年俗非遗项目,累计播放量20.3亿次。邀请、支持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参与非遗传播,央视综合频道制作播出《非遗公开课》《非遗里的中国》,光明日报、光明网开展“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宣传活动,抖音等新媒体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看见手艺计划”等非遗传播专项行动。2012年以来,全国共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35万余场次,海内外民众得以走近非遗、体验非遗、品味非遗、爱上非遗。

(作者:胡和平,为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ct.cn"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
3月24日正式开启2024航季上海母港航线运营招商维京游轮旗下豪华邮轮“招商伊敦号”日前于北外滩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停靠期间,举行了为期2天限定名额的尊享体验日活动,近千位抢先报名的宾客受邀免费“探船”,沉浸式感受“招商伊敦号”的北欧雅奢氛围以及领先的邮轮旅行方式。结束尊享体验日活动后,“招商伊敦号”于3月24日正式开启2024航季上海母港航线的运营,从上海北外滩出发,带领宾客深度探游日韩...
3月22日至3月24日,富邦世纪广场再次迎来了热闹的“造富节”。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非遗与商业的文化盛宴在富邦世纪广场上演,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富邦世纪广场则将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完美融合,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铁树银花、汪满田鱼灯、古法中幡三大非遗轮番上演,与飞天龙凤演出相互辉映,为观众...
“甲辰龙腾 盛世中华”2024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活动是龙年中国龙舟协会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全国联动形式开展的贯穿全年、覆盖全国的龙舟赛事活动。希望全国龙舟爱好者在甲辰龙年参与到全国龙舟大联动活动中来,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为祖国75年华诞献礼,共祝伟大祖国繁荣富强!中国辉煌足迹大运河龙舟系列活动作为全国龙舟大联动活动之一,将中华龙舟运动与大运河文化内涵深度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
又是一年春来早,油菜花开万里香。3月2日,2024陕西“三秦四季•汉中有约”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推介发布会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举行。汉中以油菜花为媒,向全国游客发出赏花踏春的春之邀约,盛情邀请四海宾朋相约汉人老家、畅游金色花海。陕西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邱轩洛,汉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红艳出席发布会并致辞。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余亚军出席发布会,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林业局...
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4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多景区门票售罄约满、“人从众”热度再现,多地酒店“一房难求”,2024年春节,国内外旅游市场热度再创新高。记者梳理...
聚焦/热点

聚焦/热点

副标题

聚焦
热点
关键词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
夜间旅游
康养旅行
户外旅行
研学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区
乐园
标签模块(3)(1)(1)(1)(2)(1)(1)

标签模块(3)(1)(1)(1)(2)(1)(1)

副标题

视线
论道
视点(2)(1)(1)(1)

视点(2)(1)(1)(1)

副标题

旅行
环球
视点(2)(1)(1)

视点(2)(1)(1)

副标题

动态
动态

全国旅游投诉举报热线:12345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京ICP备2021027040号-2    经营许可证11010501796008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4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