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五一”,如何正确打开玩耍模式?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4-30 19:09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5000多家景区开放,各地纷纷出台措施重启旅游、吸引游客。“新华视点”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降低承载量、预约、短途游成为“五一”旅游关键词。 各地景区逐步恢复开放 旅游业全面复工在即 27日,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2020年“五一”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各地要切实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把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各项工作抓实抓细。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各地景区已陆续开门迎客。多个旅游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景区开放数量超过5000家,主要为山岳型景区、开放性景区和市民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 山东省按照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分类分级开放等级旅游景区500余家;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全省共228家景区恢复开放,多以大空间、开放式街区、自然类景区为主。 记者调查发现,4月以来,部分景区游客已逐渐增多。重庆“水上旅游名片”——两江游船3月27日复航以来,游客日接待量从复航之初的不到 1000人次,增长到目前的2000人次以上,预计“五一”期间还会出现较大增长。山东台儿庄古城3月底恢复开放,目前景区98%的业态已复工运营,开放以来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其中清明假期接待游客约7万人次。 不少地方通过发放消费券或现金红包、提供住宿优惠等吸引游客。比如,浙江发放10亿元文旅消费券和1亿元文旅消费红包,号召“浙江人游浙江”。湖南凤凰县在景区开放3个月内,当地11家酒店、113家宾馆客栈、55家民宿实行“住一晚送一晚”优惠。 公众因疫情而暂停的旅游需求正在恢复。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的《国人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显示,43%的被调查者有意愿在今年上半年旅游,其中,选择5月出游的比例达到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在旅游产品的选择上,90%以上的受访者倾向于国内游,国内中短程游、城市周边游占比分别为43%和24%。 关键词:降低承载量、预约、短途游 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27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要坚持防控优先,确保有序开放;坚持客流管控,加强景区入口、重要游览点等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管理,严防人员瞬间聚集;要推动实施预约制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要审慎评估收费景区开展优惠活动并加强应对调控力度等。 此前,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要求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建立完善预约制度,严格限制现场领票、购票游客数量等。 根据这些规定,各地纷纷做出相应调整,降低景区承载量、预约旅游、短途旅游成为关键词。 安徽黄山风景区原先晴好天气时核定的日最大承载量为5万人次,清明假期期间因疫情防控需要将景区日最大承载量压缩至2万人次,4月15日起进一步调整为1.5万人次。 重庆洪崖洞景区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奇说,洪崖洞单日最大承载量约为12万人次。为做好疫情防控和有序接待游客,“五一”期间单日接待游客不超过3.5万人次,并实行网上预约。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经开放的景区大都推出了预约制,游客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微信、景区官网、电话等多种渠道预约。 一些景区的预约更加精细化。西安大唐芙蓉园每天限流1万人次,游客需提前预约。记者28日通过微信预约时发现,大唐芙蓉园将每天的预约分为10时至14时、14时至18时、18时至21时三个时段,目前“五一”期间门票均已预约完。 此外,由于大部分省区只鼓励省内旅游,短途游将成为“五一”旅游的主要形式。记者发现,3月以来,各地短途旅游恢复较快,近郊游、踏青游、乡村游成为许多游客的第一选择。在出游方式上,在长时间居家“禁足”之后,游客大多选择家庭集体出游,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多选择自驾出游,300公里以内的短途自驾“微旅游”受到欢迎。 精细防控 确保旅游安全 受疫情影响,旅游业损失严重,但各地依然坚持防控为先,限量开放、有序开放。 北京市明确,以室内游览为主的人文景观类等级旅游景区暂不恢复开放。截至27日,北京市等级旅游景区有序恢复开放83家,开放率为35%。 上海规定,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等场所“五一”临时闭馆。广州地标性建筑广州塔发布公告称,室内观光项目停止对外开放,但室外游览项目正常开放。 记者调查发现,各大景区严阵以待,但一些近郊游项目存在疫情防控风险。济南市一家旅行社的导游张燕告诉记者,清明假期以来,城市近郊的果蔬采摘园、乡村旅游综合体、农家乐等受到市民青睐,但这些大多是村民自主经营或村集体经营的,有的在卫生防疫物资准备、游客健康管理监测等方面缺乏规范,安全隐患较大。各地在对等级景区做好监管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体户的指导,督促各项防疫安全措施到位。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五一”假期大量市民自驾出游,高速公路和景区道路交通管理压力剧增,可能出现高速服务区拥堵、景区停车难等问题。安徽中青旅公司总经理助理沈宏文建议,交管部门和景区应提前分析研判,及时增设临时性停车位、制定分流疏导方案,引导游客合理选择出行时间、线路和方式。 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表示,针对景区出入口、购票窗口、候车点等容易出现聚集等问题,要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做到旅游景区流量管理关口前置,例如推行无接触服务,鼓励采取网络实名预约购票、现场扫码购票等方式,避免人员密切接触;充分利用5G技术和AR、VR技术,在景区推广人脸识别入园、无人机扫码付费、机器人检票等应用,合理分流检票人群。 多地景区提醒游客,想要出游务必提前预约,避免盲目出行。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ct.cn"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4月19日,由安顺市人民政府主办,安顺市委宣传部、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中央歌剧院、安顺旅游集团联合承办的“锦绣黔中·京华绽放”——安顺文化旅游2025(北京)推介会及大型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首演活动,在北京中央歌剧院成功举办。活动以文旅推介与艺术展演相结合的形式,向全国展现安顺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当日下午,推介会在中央歌剧院小剧场拉开帷幕。中央歌... 当新安江的春水泛起粼粼波光,徽州古城的青石巷弄间鱼灯流光溢彩,黄山的迎客松在晨雾中舒展枝丫,安徽的春天便以一种诗意而磅礴的姿态苏醒……3月底,“花期乡遇 寻味山河”2025年春季(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在黄山市歙县古城举办。安徽文旅以“春游江淮请您来”活动为主线,首次联动国家级旅游推广活动,通过整合全省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等全域文旅资源,广邀四海游客来皖赏春花、品春茶、食春味...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振英在后疫情时代,旅游活动全面复苏之际,“可持续旅游”正逐步成为全球业界发展的新方向。旅客行为与市场需求的转变,推动业界从传统观光旅游转向兼顾环境保护、文化推广与社会责任的全新模式。根据旅游网站发布的《2024可持续旅游报告》,全球约有75%的受访旅客表示有意在未来一年采取更可持续的旅游方式,促使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界及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旅... 近日,银发科技平台红松集团旗下文旅品牌“红松如意行”正式发布“全周期安全守护体系”,通过覆盖行前筹备、途中照料、应急处理的全流程服务,构建360度安全防护网,以“安全+体验”双驱动模式重塑银发族旅行标准,推动银发文旅行业向“品质运营”升级。四大维度,重塑银发旅游标准红松如意行打造的“全周期安全守护体系”,以适老化产品设计、立体安全保障、透明消费承诺、个性化体验定制四大核心模块,系统性破解老年... 4月13日至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在海南举行。中免集团依托母公司中国旅游集团强大的资源优势,紧抓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携多款独家产品及自有品牌亮相本届消博会,向全球市场展现中国消费品牌的创新活力。第五届全球消费创新暨免税与旅游零售交流活动主旨演讲环节,中免集团副总经理孙芳围绕当前消费新机遇与旅游零售产品创新分享了深度前沿洞察。她表示,中免集团始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