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行业   地方   观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专家   研报   学术   文博   文创   景区   交通   住宿   红色   乡村  乐园   户外   节会   环球   攻略

疫情防控常态化,景区何去何从?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3-22 17:06作者:王笑宇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已近两年,对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景区作为我国旅游目的地核心要素,既有人流密集、消费聚集的特点,又有旅游拉动、产业协同的特征,是疫情精准防控与高质量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对象。随着国内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阶段,防疫要求与出行习惯的改变,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的变化,双循环大环境与区域再平衡的国家战略需要,对景区的开发与运营、产品与服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安全运营与创新发展,景区行业未来的新挑战


伴随日趋复杂的疫情影响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中央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统筹安全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新求变,以高质量供给服务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大局,成为了下一阶段旅游企业的主要责任。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核心要素,是落实这一战略的重要抓手与核心载体。



游客出游半径和游憩出游半径 (图源:中国旅游研究院官微)


一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对景区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疫情冲击及市场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截至10月底,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传统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中,张家界、桂林旅游、云南旅游等主要以景区为主的上市公司,前三季度都处于亏损状态,尤其三季度受疫情影响严重。


同时,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国庆假期游客平均出游距离同比2020年国庆假期缩短了71.7公里。在这一背景下,既要注重防疫安全,满足“限量、预约、错峰”等精准防疫要求,以及安全、卫生、健康等新消费习惯,又要在疫情冲击下保障企业运营安全,即团队稳定、品质保障、现金流安全,是下一阶段景区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二是,市场需求变化,倒逼景区转型升级创新产品、提升服务。我们应该认识到,疫情影响仅是外部环境改变,需求变化才是影响景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原因。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大众旅游需求开始呈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的趋势,旅游消费也从简单的观光与休闲,逐渐转变为品质观光与主题休闲、度假。


这一对更好服务品质、更优旅游产品的追求与我国景区供给现状形成了供需错配,即目前的景区市场仍然存在观光居多、休闲不足,美景很多、文化稀薄,功能为主、体验匮乏等现象。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根本上是缺少对需求的理性认知与景区创新能力不足。故此,抓住旅游需求转型的历史机遇,系统创新产品形态、提升服务体验、满足市场需求,成为摆在景区面前的新问题。


三是,区域格局变化,国内大循环与疫情轮次修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内循环的旅游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并逐渐培养出国内旅游消费习惯,即都市主题休闲、郊区主题微度假,以及跨省远途目的地品质观光与主题度假市场。同时,疫情在局部的散点式爆发对跨省远途景区的影响,虽然大于都市与郊区景区,但是正进入一种轮次修复、再发展的状态。


因此,国内都市、郊区与跨省远途景区均存在发展机会。且考虑中长期影响,随着这一波消费习惯的养成,以及国家内循环与区域再平衡战略的逐步实施,部分偏远的旅游目的地如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都将迎来巨大的战略新机遇。


底线思维与高线追求,景区运营与发展的现实应对


在筑牢安全运营底线思维,满足市场需求与国家战略高线追求的过程中,景区开发与运营的诸多现实挑战,也需要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目前国内诸多优秀的景区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是,筑牢底线思维,精细化管理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新要求。基于防控要求与运营需要,景区需具备精细化管理与智慧化服务能力,使其既能科学、精准防疫,又能开源节流实现健康运营。在这一过程中,诸多头部景区企业一方面积极防疫,在做好“限量、预约、错峰”等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对客无损退订,延缓营销推广,严控聚集活动等系列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加强中、后台建设,强化精细化管理能力。


部分景区企业通过设立数字化运营管理部门,重塑组织架构与数字化赋能能力,明确景区管理标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优化服务流程,以提升景区服务的安全、效率,满足防疫新要求与安全、卫生、健康等消费新偏好;借助数字化技术,搭建智慧化景区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管理、精准化营销,开展面向游客全流程的大数据采集、分析,在提升景区管理水平的同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和更为精准的品牌营销内容。如腾讯的“一机游”成为景区数字化方面的典范之作。


二是,强化高线追求,产品创新应对消费新需求与高质量文旅市场新格局。大众消费需求多元化、体验细分化、休闲度假目的地化,已经成为市场趋势。而提供服务的景区,急需在多元化消费产品、场景化体验服务与高质量目的地建设方面,开发新产品、新服务。英国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曾经提到“当第一曲线未曾衰落时,就要考虑另辟蹊径,开发第二曲线”。而围绕市场细分需求,创新都市休闲、乡村度假及目的地品质观光与度假产品,就是景区的“第二曲线”。


在产品创新方面,部分景区通过自主研发,推出了跨省的主题目的地景区产品,如安仁古镇、尼山圣境等景区,以及都市、近郊休闲度假景区系列产品,如迪士尼、环球影城等主题公园景区项目,一经问世便成为区域网红打卡地,深受大众喜爱。在服务创新方面,景区企业通过线上评价、线下暗访,积极采集、整理游客服务点评意见并限期整改持续提升服务满意度。同时,围绕更为细分的消费群体,更为多元的消费习惯,诸多景区在网上直播、线上预售、数字旅游等营销手段、服务方式等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


三是,坚持大局意识,强化景区的目的地化开发与运营。首先,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区域市场轮次修复,消费需求的多元细化,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向好,大众对短途休闲与长途度假的景区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已是不争事实。其次,不管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防控要求与安全、卫生等消费习惯养成,还是对全流程主题产品、服务品质的消费升级要求,大众对文化主题明确、产品及服务一站式全包的旅游目的地消费需求都将持续提升。


进而言之,主题明确、体验深化、全流程服务品质有保障的一站式目的地化景区将是发展方向。最后,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市场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而作为目的地的景区,将作为拉动内需消费、带动产业发展、平衡区域经济的新抓手与新载体。国内优秀景区企业抓住这一内循环为主的市场机遇,一方面积极布局系列景区及目的地微度假项目,抢占都市休闲与郊区微度假市场,拉动文旅内需消费市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新疆、西藏、贵州等远途目的地地区系列景区,谋划跨省目的地品质观光与主题度假项目。


服务国家战略、创新求变转型,景区未来的发展机遇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打造一流景区目的地。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要素与主要消费场景,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也是促进文旅消费升级、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平衡区域社会经济的重要载体与抓手。在国内防疫形势向好、经济发展趋稳,以及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渐成的大背景下,景区必定成为旅游这一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中的核心行业。作为旅游核心行业,景区不仅需要满足市场需求,还要服务国家战略,承接区域发展政策,在促进产业重塑、带动区域转型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补足区域短板。


前一阶段的文旅市场财务型投资热潮渐退,下一阶段围绕景区目的地的产业投资趋势逐渐明朗。财务型投资失败的表面原因,是政府急迫、企业盲目、市场疯狂,但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需求变化、产品错配、引导缺位、产业空白。因此,景区一定要坚持产业思维,立足通过高质量开发与运营,打造一流旅游目的地,补足区域发展短板,以点带面撬动区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是,立足景区自身,构建目的地生态。随着国内进入新发展格局,国民进入新消费阶段,基于文旅融合、消费带动、产业协同等特性,景区将成为多产业融合、文旅生态构建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景区必定成为多产业融合创新的试验田,不仅是文旅产品创新、文旅业态创新,还将迎来“景区+”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如安仁古镇的景区+非遗模式,通过上百种国家级、省级非遗系列产品植入与场景体验,使活化的非遗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再如无锡大拈花湾的景区+康养模式,通过康养主题场景,在赋能休闲度假消费的同时,也为景区植入了新内容、新服务;另一方面,景区与多业态融合发展,共同构筑旅游目的地生态,成为了下一阶段的新趋势。用户追求目的地全流程良好体验,地方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在这一背景下,景区成为整合资源、融合业态、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有力抓手。头部文旅央企也正尝试通过创新文旅产品、建立优质主题目的地景区,整合区域多业态、多渠道资源,打造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品牌。



旅游六要素


三是,满足市场需求,坚持产品创新。随着国民收入稳步提高,文化认知日渐提升,我国正从工业化商品经济社会逐渐向后工业体验经济社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景区市场,也从满足用户的基础性功能型需求,即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安全、卫生、性价比等,进入到了既要满足功能需求,也需满足审美、娱乐、教育、社交等主题体验需求的新阶段。但是,当前市场主体在主题IP研发、主题产品创新、主题服务优化、旅游目的地全流程体验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需要通过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持续优化组织、创新产品、更新模式,以适应新市场与新环境。


景区创新,前路漫漫道阻且长,我国高质量文旅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景区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与模式创新。坚信基于需求侧14亿消费群体的广大市场,供给侧系列景区产品的高质量创新升级,我国的高质量文旅市场必将早日形成。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ct.cn"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
4月18日至20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自贡、攀枝花、绵阳、遂宁、宜宾、广安、巴中、雅安、眉山、凉山,青川县、甘孜县、理塘县等地文旅部门,以及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四川省青年旅行社、西柚熊猫等企业,精彩亮相2025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共同展现了“一眼四川,半个中国”的壮丽画卷和无尽魅力。创新展陈,跟着四大名片体验川式魅力位于1号馆内的四川文旅展区,以“一印一景·钤记天府”为设计理念,...
4月19日至 20日,“跟着节气泡温泉,统景二十四节气”品牌发布暨统景温泉“谷雨暮春雅集”活动在重庆文旅集团统景温泉风景区拉开帷幕,共赴“节气与温泉的千年之约”,开启统景温泉节气文旅新体验。4月19日晚,古音雅韵入耳,春花泉池开启,统景温泉景区内演绎了一场充满诗意的谷雨泉浴,非遗手工制作(剪纸、蜀绣、大漆团扇)、古人三大雅事(饮二十四谷雨茶、闻谷雨香、插谷雨花)以及MO乐团、《贵妃醉酒》等精...
4月19日,由安顺市人民政府主办,安顺市委宣传部、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中央歌剧院、安顺旅游集团联合承办的“锦绣黔中·京华绽放”——安顺文化旅游2025(北京)推介会及大型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首演活动,在北京中央歌剧院成功举办。活动以文旅推介与艺术展演相结合的形式,向全国展现安顺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当日下午,推介会在中央歌剧院小剧场拉开帷幕。中央歌...
当新安江的春水泛起粼粼波光,徽州古城的青石巷弄间鱼灯流光溢彩,黄山的迎客松在晨雾中舒展枝丫,安徽的春天便以一种诗意而磅礴的姿态苏醒……3月底,“花期乡遇 寻味山河”2025年春季(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在黄山市歙县古城举办。安徽文旅以“春游江淮请您来”活动为主线,首次联动国家级旅游推广活动,通过整合全省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等全域文旅资源,广邀四海游客来皖赏春花、品春茶、食春味...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振英在后疫情时代,旅游活动全面复苏之际,“可持续旅游”正逐步成为全球业界发展的新方向。旅客行为与市场需求的转变,推动业界从传统观光旅游转向兼顾环境保护、文化推广与社会责任的全新模式。根据旅游网站发布的《2024可持续旅游报告》,全球约有75%的受访旅客表示有意在未来一年采取更可持续的旅游方式,促使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界及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旅...
聚焦/热点

聚焦/热点

副标题

聚焦
热点
关键词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
夜间旅游
康养旅行
户外旅行
研学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区
乐园
标签模块(3)(1)(1)(1)(2)(1)(1)

标签模块(3)(1)(1)(1)(2)(1)(1)

副标题

视线
论道
视点(2)(1)(1)(1)

视点(2)(1)(1)(1)

副标题

旅行
环球
视点(2)(1)(1)

视点(2)(1)(1)

副标题

动态
动态

全国旅游投诉举报热线:12345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京ICP备2021027040号-2    经营许可证11010501796008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5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