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行业   地方   观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专家   研报   学术   文博   文创   景区   交通   住宿   红色   乡村  乐园   户外   节会   环球   攻略
行业

行业

NEWS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发布关于调整2021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安排的公告,全文如下: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关于调整2021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安排的公告鉴于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为切实保障广大考生身体健康,经慎重研究决定,对2021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做出调整。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原定于2022年3月26日举行的2021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统一笔试延期至2022年5月21日举行,各省级文...
2022-03-16
3月12日,新华社受权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包括2021年工作回顾、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三方面内容。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文化、旅游等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在安排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报告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回答记者关于帮助特殊困难行业方面的问题时,李克强表示,对特殊困难行业,已经出台了40多项扶持政策,仅退税这一项,餐饮、旅游、客运、文化等行业就能够享受1800亿元。这些行业不仅需要财政支持,对那些市场前景好的,金融业也要给予无缝续贷。而且,对他们需要阶段性减免房租、电费的,有能力的地方也应该给予支持。李克强表示,疫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各有关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要求,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组织开展了2021年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地方推荐和专...
2022-03-08
2022年3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正式开业两年以上,在引导旅游者和组织培训从业人员文明行为,大力倡导和践行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等方面具有示范性的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文博院馆等提供旅游相关服务的单位可参与申报,每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申报数量不超过2个。 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
2022-03-06
3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的32个市(地、州、盟,含直辖市下辖区县,以下简称地市)2021年度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提出拟激励地市名单(以行政区划为序),现予以公示如下:北京市 朝阳区江苏省 南京市浙江省 宁波市江西省 景德镇市山东省 青岛市湖北省 武汉市湖南省 长沙市广东省 深圳市重庆市 渝中区四川省 成都市
2022-03-06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相关工作要求。通知明确,集聚区建设的工作思路、遴选要求、工作程序、组织实施等内容参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各省(区、市)(包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推荐名额不超过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额外推荐名额不超过2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
2022-03-06
3月1日起,《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上海正式开始对密室剧本杀这一新兴文化业态进行管理。根据管理规定,在上海经营的密室剧本杀场所均须把使用中的剧本向上海市文旅局提交备案。据了解,此次备案申请工作将秉承“高效便利”的原则,密室剧本杀经营单位可通过场所所在区文旅局提交备案申请材料,各区文旅局将申请材料录入备案系统并核实无误后,将为场所发放备案登记证明。口号方案备案登记证明上列...
2022-03-06
2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工作的通知》,就工作程序、推荐名额、截止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2021年10月,文旅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名单,共有包括北京东城区前门大街等120个项目入选。那么,此次名额分配有何玄机,哪些城市会得到“特别照顾”?未来又将有多少名额?值得关注!综合分析研判,认为:第二批夜间消费集聚区推荐申报结果会在1...
2022-02-20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2022年2月4日,立春。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在鸟巢点燃奥运圣火,开启冬奥会开幕式。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蔡国强担任视觉艺术设计,“全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委会”常务副会长单位锋尚文化董事长沙晓岚担任灯光艺术总监,陈岩担任美术设计,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表达,通过融入科技创新、低碳环保和运动健康理念,向世界奉献一场浪漫、唯美、充满现代感的盛会...
2022-02-08
2021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榜,重庆、长沙、青岛、成都、上海、北京、武汉、深圳、广州和天津上榜。与此同时,长沙天心区、北京朝阳区、重庆江北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上海静安区等20个区县从60个入围区县中脱颖而出,进入2021年夜经济影响力20强区县榜单。▲长沙天心区天心阁“十强城市”新亮点夜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标...
2022-01-20
沉浸式场景是引领夜间文化旅游的发展必然趋势,是夜间旅游的热门项目,充分利用城市空间,为新的文化旅游产品提供场景,共同营造夜游消费氛围。
2022-01-20
对于很多人来说,下班之后才是一天生活的开始。这一年,越夜越精彩,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现象。据艾媒咨询统计,我国夜间消费占总体零售额的六成左右,并持续以约17%的规模增长。预计2021年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将超过36万亿元。随着夜间消费服务市场增加以及人们夜间消费需求的攀升,我国夜间经济的发展规模还将持续增长。步行街上灯火闪亮,正适合约上三五好友打卡前不久新开的餐厅;不少人吃饱喝足后担心渐长...
2021-12-31
2019年初数据表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4亿人。另一个4亿人群是“90后”,作为天然自信、充满创意的一代人,他们也是未来市场消费的主力。两个4亿人群特点明显:中等收入人群由于已经解决了温饱,所以需要高品质的生活、高品质的产品,需要丰富的精神享受;而‘90后’人群的特点是天然自信,充满创意。虚拟场景的沉浸式体验,留出肆意想象的游戏空间。这种时空和角色身份的转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解决关...
2021-12-24
开放式街区也骤然兴起,所谓“开放式街区”,其实是一种可以拆卸组装式的模块化街区,因为一种风貌一旦固化下来,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拆了重建成本极高,又会产生巨大浪费。
2021-12-23
今年以来,无论是剧本杀的火爆、VR行业的集体回暖,还是环球影城开业,霍格沃茨返校……这一系列“名利双收”的场景给古老的IP话题以全新的启发——好故事IP搭配“沉浸式”的体验已经被验证为打动当下年轻群体的关键。
2021-12-19
2020年以来,绚丽恢弘的武汉黄鹤楼、上海夜间博物馆和夜读书店、繁华如当年长安的西安大唐不夜城……各大城市众多精彩的夜景令人心驰神往。提振夜间经济,繁荣夜间消费,如今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的选择。01大众夜游需求强势回归城市灯火点燃夜间经济2020年10月1日,一场名为《夜上黄鹤楼》的行浸式光影秀在武汉长江南岸的黄鹤楼正式亮相。不少前来观演的人在感慨这座千年名楼历久弥新之余,对现场的各种光影互动文...
2021-12-15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一轮角逐正热,各地都在发掘拉动消费的新蓝海。在点亮夜经济上,一些城市已经抢跑。早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共有120个项目入选,多地在五光十色的夜间打造城市品牌、释放消费潜力。打造“不夜城”,哪些城市入选“国字号”?夜经济再受关注,魅力何在?各城竞逐的夜经济“夜间经济”上一次被广泛讨论还是在19年。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8月发布《...
2021-12-12
因为光,所以有影。华灯初上,白天与夜晚交替相融,越夜越美丽,在夜晚中追逐光一直是现代时髦人的生活方式,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融入到夜游经济模式的时候,夜生活的追求方式早已经不是一部分人的专利。有一项不容缺少的新时代文旅夜游行业正在慢慢占据着这片夜空上海光与影夜上海,你是一座不夜城。初识光影秀是在几年前的外滩,浦江两岸的楼宇灯光、激光灯、光束灯,根据与音乐融合,不断的变化在一起呈现,华灯齐放,东方明...
2021-12-12
聚焦/热点

聚焦/热点

副标题

聚焦
热点
关键词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
夜间旅游
康养旅行
户外旅行
研学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区
乐园
标签模块(3)(1)(1)(1)(2)(1)(1)

标签模块(3)(1)(1)(1)(2)(1)(1)

副标题

视线
论道
视点(2)(1)(1)(1)

视点(2)(1)(1)(1)

副标题

旅行
环球
视点(2)(1)(1)

视点(2)(1)(1)

副标题

动态
动态

全国旅游投诉举报热线:12345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京ICP备2021027040号-2    经营许可证11010501796008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5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